百花论坛

标题: 国际局势要求中国重塑国际友好形象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Admin007    时间: 2021-4-20 05:49
标题: 国际局势要求中国重塑国际友好形象
一周世界舆论聚焦:国际局势要求中国重塑国际友好形象
曹辛:上周一些事的未来发展还有待观察,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说,下大力气重塑中国的国际友好形象,恐怕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[attach]18021[/attach]
更新于2021年4月19日 15:15 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 曹辛 为FT中文网撰稿
本栏目由FT中文网与公众号“远见经纬”(原公众号“经纬远见”)、中华智库基金会共同主办

上周国际舆论聚焦了几件与中国有关的事件。一是中法德三国领导人于4月16日提前一周,赶在4月22日美国召集的全球40国领导人气候视频会前召开了三国自己的气候视频峰会。另一件是美日领导人4月16日华盛顿峰会,两国首脑直接点名中国挑战,并称将共同应对。还有就是4月18日,中美发表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,确定了双方的共同立场和工作上的合作方向。

上述这几件事的发展未来还有待观察,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说,下大力气重塑中国的国际友好形象,恐怕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
现实需要就是一切

上述三件事中,中法德三国首脑气候视频峰会和美日首脑峰会对中国外交来说,可圈可点之处甚多。前者是中国外交的胜利,也是法、德战略自主的胜利。后者虽然有美日给中国施压的战略效果,但正如彭博社上周的评论说的:美日在寻求一致立场的同时,还必须顾及平衡,即在威慑中国之际,又能避免促使中国这个日本最大贸易伙伴采取过激动作。而中美气候声明一方面体现了中美的合作层面,另一方面,专程来华磋商中美气候声明的美国气候大使科里,此次来华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4月22日美国召集的40国首脑气候视频会,但中国迄今没有给予正式的肯定答复,这也是给美国的无形压力。

上周发生的这些事件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实力,这当然也是美国要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。但从另一方面看,在这场中美博弈中,美国仍然强势不减,这固然与拜登本人擅长结交盟友、动员盟友有关,但对中国来说,重塑国际友好形象恐怕是当前所必需的。

当前,中国的国际形象在国际主流舆论中实际上已经被理解成了“攻击性的”、强力和强势的。

从特朗普开始,美国精心努力贬低中国国际形象基本上已经成了惯用做法。从人权问题、新疆问题和穆斯林问题,再到香港、台湾、东海和南海问题,都是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着力在世界各地宣传的重要内容。但由于特朗普搞坏了美国与盟友的关系,使得美国宣传的效果相对不够有力;而拜登就职以来,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拜登的盟友政策有两大很显著的特点:一是对欧洲和日本等主要盟友刻意表现出尊重,至少公开场合是这样的;二是刻意在美国与盟友间营造一种“有事大家商量”的氛围,如此操作,公关效果自然就大不同了。特别是,为了刻意制造中国强势的宣传效果,拜登政府选择台海和南海,数次派出海空军力量前往当地,或“自由航行”、或保卫台湾,而中国的强力应对在宣传上就很容易被视为“攻击性的”、非和平的和强势的了。

但另一方面,中国上述形象不仅在一个地区如此,其影响范围还很广。除了在南海和台海地区外,中国在与日本的关系、与欧洲的关系中都留下了这种形象;除此之外,中国国内的新疆、香港和穆斯林等问题也一并同时发生。这客观上与西方的宣传有关,但几年来中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,在几个地方同时发力,其国际印象和影响也必然会显而易见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毛泽东1950年发表的“不要四面出击”的著名讲话,在今天仍然对内政和外交具有现实意义。毛泽东指出:“我们不要四面出击,不可树敌太多,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,有所缓和,集中力量,向另一方面进攻。”这句名言应该成为今天中国外交的指南。

在中国对上述国际舆论的应对方面,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同样表现出经验不足和内、外宣传不分的问题。依笔者观察,核心问题有三个:用中国式的语言和逻辑反驳国外舆论;机械的定点式、对应式的回应,而忘记了毛泽东说的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”方法;在态度上,国际舆论也认为中国的反击缺乏平等、开放与主动。如此,必然难以给国际社会以国际友好的形象。而这对重视盟友外交、一心遏制中国的拜登政府来说,客观上就是天赐良机。

现实的需要就是一切。面对拜登的新战法,中国当前确实需要重塑国际友好形象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有两点恐怕是必须的:首先是如毛泽东所言,不能四面出击,而只能选择一个对手,而且事实上中国在国际上的真正对手也只有一个;要与国际媒体保持良好沟通,更没必要由官方出面,与外国媒体摆擂台。

如何塑造国际友好形象?

中国如何塑造国际友好形象?笔者上周在沈阳参加了欧盟商会沈阳分会的年会,听到了欧盟商会中国区主席伍德克的一个讲话,并与其进行了交谈。笔者认为其意见中有几点有参考价值:以欧美民众的心态与之打交道;把政治和经济分开管理;不要当头,国际地位的提高要顺其自然。

首先,伍德克谈了当前中国面临的舆论环境。据介绍,欧美舆论认为最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场合的表现过于具有攻击性,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评价比较负面。这极大地抵消了欧美百姓之前对中国的美好认知。

此外,受新疆问题和对外国品牌的过激行为等影响,中国在一些外国投资人眼中渐渐地成为了一个不好的投资市场。这也会影响外国企业的对华信心。

伍德克的建议是:中国需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和接受欧美媒体的负面报道,这是欧美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,欧美媒体在报道本国领导人和政府时,常常更加无情和过激,大家都习惯了,因为这就是媒体的责任和工作,无需与媒体争论。

其次,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是面对欧美媒体报道的关键,中国真没有必要对每一篇负面的报道都进行回击,这样做只会降低中国在外国当地社会和老百姓心中的形象。

在如何处理外国人与中国的接触方面,伍德克认为在这方面“中国需要向俄罗斯多学习,要以平和、开放的、主动的态度来与外面积极沟通,用他们的言语和逻辑来给他们讲道理。”

中国各级政府和官员要学会平和、理智地面对外国人的提问和质疑,而不是高高在上,蔑视别人的正常要求。

中国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周边的小国。

中国政府一定要学会把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分开来管理,否则很容易导致社会失去控制。

伍德克表示:中国已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,涉外部门在对外发言中,要有平和大度、冷静理智的语气和泱泱大国的善意及心态。

他认为:中国不需要天天说中国又要回到世界舞台中央等言辞,没有必要这样故意引起大家的恐惧和猜疑。中国的回归大家都认为是应该的,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大国一直都存在着。

伍德克的上述发言,获得了参加会议的欧盟在华投资企业代表们比较一致的共鸣,虽然有些情况他可能并不了解。

伍德克还向笔者透露:欧盟即将通过的“供应链法”目前正在操作中,该法律将把欧盟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当地环保和人权挂钩。据介绍,欧盟通过的这部法律可能比德国通过的相关法律要求会更高,“到时候,我们(欧盟在华投资企业)也只好执行,离开相关地区”,他介绍说。

上述发言代表了绝大多数欧盟在华投资企业的立场,或许值得研究和参考。

(注:作者为山东大学(威海)全球胜任力研究院特约研究员,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、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



欢迎光临 百花论坛 (http://o4ooo.com/flowers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